團體動力(Group dynamics)文章與視頻

團體動力與領導力相關文章

在企業裡,我們經常聽見這樣的說法:「我們團隊還算合作順暢」、「跨部門其實配合得不錯」、「沒什麼明顯的衝突」。但作為OD顧問或管理者的你,是否也曾隱約感覺到——某些進度雖然有動、會議也有開、交接看起來也都有做,可是彼此的信任很淺、話說得保守、角色模糊、問題總是在最後一刻才被揭露?

這句話不是來自一個新鮮人,而是某個資深工程師在會議第15分鐘時,用近乎無奈的語氣問出來的。那是一場為了「加速部門合作」而召開的跨單位共創會議,主持人是該部門的主管。會議開場他簡單說明目的後,便丟出問題:「大家覺得怎麼做比較好?」結果,全場沉默。

本文從團體動力課堂中的實際團體經驗出發,結合BART與Bion的深度心理學觀點,拆解團體為何陷入混亂、成員如何退縮、情緒如何主導一切,並一步步引導領導者學會:穩住自己、承接他人、共構結構、引導任務
如果你正在帶領一個團隊,不論大小,這篇文章會讓你重新認識「領導力」的本質。

這篇文章起源於2025年的一堂團體動力課程, 運用開放空間(OST)的低結構團體對話設計來讓學生體驗大團體、團體內與團體間的動力,於體驗之前一周寄發了開放空間會議的邀請函,主題是:<對話、合作、探索未來、迎向挑戰> 在不確定的時代,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今年度的團體動力課程的第一堂課,透過無結構的團體組合活動來體驗學習團體動力,課程一開始先介紹了十個團體特性(背景、參與型態、溝通、凝聚力、氣氛、規範、社交關係型態、結構和組織、團體型態、目標)以及身為領導者可以透過那些提問來檢視團體的狀態,然後接著是一連串的無結構的團體組合活動對話,老師不介入團體僅於外圍觀察團體的互動狀態。從3個人的團體對話逐漸擴展到42人的大團體,學生從體驗學習中感受團體動力的變化並反思書本的理論說明,經過五輪的無結構的團體對話觀察與總結學生的學習紀錄後發現,這樣的團體動力學習的歷程紀錄應該對於組織的領導力發展會有幫助,撰寫了這篇文章。

在上集中,我們探討了BART(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框架的基本要素及其在提升組織運營效率中的應用。通過邊界管理、權威行使、角色定位和任務設置,高階主管與CEO可以有效地應對組織內外的挑戰。然而,BART框架的應用不僅僅局限於這些基本層面。在下集中,我們將深入探討BART框架在更高層次中的應用,幫助領導者在面對更複雜的組織動態與全球化挑戰時,充分發揮其領導力。

在現代企業的高速運作中,如何在推動業務增長的同時,促進員工的個人成長,已成為許多企業主管與組織發展(OD)人員面臨的重大挑戰。隨著市場環境和競爭壓力的增加,僅僅依靠傳統的指令式管理模式已不足以支持組織的長期成功。取而代之的是,組織需要在強化團體動力的同時,為每一位員工創造成長和學習的空間,這樣才能讓組織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靈活性與創新能力。

設立和維護健康的情感邊界是提升團隊合作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技巧。這不僅幫助個人保持專業性,減少因情感反應造成的衝突和壓力,也促進了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在角色澄清工作坊中,分享邊界設立技巧可以幫助團隊成員理解如何設立適當的情感和職業邊界,從而更好地管理情感和人際關係。

在當今競爭激烈且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成功越來越依賴於團隊的協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作為一個關鍵要素,已經成為提升團隊效能和創新的核心因素。心理安全感指的是員工能夠在無需擔心負面後果的情況下,自由表達想法、承認錯誤、並提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探討心理安全感與領導力的關聯,以及如何通過BART系統(邊界、權威、角色、任務)在組織中構建心理安全環境,提升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

在組織發展(OD)領域,診斷組織問題是促進變革和提升績效的關鍵步驟。BART系統(邊界、權威、角色、任務)為OD從業者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方法,幫助識別和理解組織內部的動力學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BART系統如何作為診斷工具來揭示組織的潛在挑戰,並提供實際應用的案例。

BART系統(邊界、權威、角色、任務)與群體和組織動力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群體和組織動力學研究的是人們在群體和組織中如何相互影響、互動以及如何形成結構和行為模式。BART系統提供了一個框架,幫助深入分析和理解這些動力學在群體和組織中的表現方式。以下是BART系統與群體和組織動力學的詳細關聯分析:

BART系統(邊界、權威、角色、任務)與社會心理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們在社會情境中的行為、思想和情感,特別關注個體如何受到他人和群體的影響。BART系統通過邊界、權威、角色和任務這四個方面來分析群體和組織的動力學,這些元素也正是社會心理學關注的核心問題。以下是BART系統與社會心理學的詳細關聯分析:

BART系統(邊界、權威、角色、任務)與組織行為學之間有著深刻的關聯。組織行為學是一門研究個體和群體在組織中的行為模式、影響因素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影響組織績效的學科。BART系統的核心要素——邊界(Boundary)、權威(Authority)、角色(Role)和任務(Task)——提供了一個框架,用於分析和理解組織內部的動力學,這些動力學對組織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以下是BART系統與組織行為學的詳細關聯分析:

在當今迅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領導力不再僅僅是權威的象徵,更是一種能夠影響和帶領團隊實現目標的能力。隨著企業組織變得更加扁平化、工作環境更加動態,領導者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這使得領導力的發展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BART 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即界限、權威、角色、任務)為領導力發展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工具,幫助領導者在各種情境下更好地發揮作用。

企業文化是一個組織的靈魂,它深深地影響著員工的行為、決策和企業的整體氛圍。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技術的進步和員工需求的轉變,企業文化也需要隨之演進。文化變革是一個複雜且充滿挑戰的過程,既需要全局的戰略眼光,也需要細緻入微的管理技巧。BART 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即界限、權威、角色、任務)為企業文化變革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管理工具,幫助領導者在文化變革中保持組織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無論是因為市場動盪、技術失誤,還是內部管理問題,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危機和突發事件。這些危機不僅威脅到企業的短期穩定,更可能對其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如何在危機中保持冷靜、快速應對並將損害降至最低,是每一位領導者的關鍵能力。BART 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即界限、權威、角色、任務)為危機管理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方法,幫助領導者在危機中有效管理組織,並迅速恢復正常運作。

在現代企業中,創新已成為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然而,創新的過程往往伴隨著不確定性和界限的模糊,這對於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戰。如何在保持組織穩定性的同時,促進創新和突破?BART 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即界限、權威、角色、任務)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創新過程中的複雜性,幫助高階主管和中階主管在創新管理中平衡穩定與靈活,應對界限模糊帶來的挑戰。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敏捷管理已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和應對市場變化的重要策略。敏捷管理強調迭代開發、持續反饋和快速響應變化。然而,要真正實現敏捷管理,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地設計任務並合理分配權限。BART 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即界限、權威、角色、任務)為這一挑戰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方法,有助於中階主管和基層主管在敏捷管理中提升團隊效率和靈活性。

隨著全球化的進度加快,企業越來越多地在跨文化背景下營運,跨文化團隊的管理因此成為中階主管們面臨的一大挑戰。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帶來了多樣化的視角和創新能力,但也可能因文化差異而引發溝通障礙、誤解甚至衝突。BART 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即界限、權威、角色、任務)為管理這些複雜性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幫助中階主管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同時,推動團隊協作和提高績效。

在現代企業中,變革管理已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領導力技能。無論是組織結構的調整、新技術的導入,還是市場策略的轉變,變革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然而,變革往往伴隨著不確定性和情緒,這使得變革管理成為一項複雜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BART 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即界限、權威、角色、任務)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方法來應對變革過程中的各種挑戰,幫助高階主管在變革中保持組織的穩定性和推動力。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領導力與組織界限之間的協同作用對於組織的成功至關重要。領導者如何設定、維護和調整組織內部的界限,將直接影響到組織的營運效率、創新能力以及整體績效。界限不僅僅是組織中的分界線,它們還是組織結構、職責範圍和資源配置的體現。當領導者能夠有效管理這些界限時,組織將更具靈活性和競爭力。本篇文章將探討領導力如何與組織界限相互作用,並提供實踐策略來幫助領導者在組織中設定和管理這些界限。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組織面臨的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和多樣。無論是技術的快速進步、競爭的加劇,還是市場需求的突變,這些動態變化都要求領導者具備敏捷的應對能力和精確的任務管理技能。動態任務管理不僅是應對變化的策略,更是確保團隊在不確定性中保持專注、效率和目標一致的關鍵。這篇文章將探討領導者如何在動態環境中進行任務管理,並提供實踐策略來幫助領導者在變化中引導團隊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