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領導力,不是更強勢,而是更會共創

2025-11-10

在過去的職場裡,我們最敬佩的主管是那種「判斷超快」的人。
專案出現問題時,他只要掃一眼報表、聽幾句簡報,就能立刻拍板。
那是一種靠經驗、直覺與權威累積起來的「快思力」。

但現在,AI比你還快。
它能在三秒內分析市場趨勢、預測風險、模擬決策結果。
當速度不再是領導者的稀缺資源,「強勢拍板」的魅力就逐漸失效。

未來有價值的,不是「最快做決策的人」,
而是「最會設計大家一起做決策的人」。

一、從「判斷力」到「共創力」:領導邏輯的轉移

AI時代讓資訊爆炸、速度極快,但也讓問題更複雜。
單一領導者再強,也無法同時掌握每個情境、每種觀點。
這時候,領導者的任務就不再是「替大家想好答案」,
而是設計出讓大家能一起找到更好答案的場域

我們正在從「一人決策的時代」走向「共同思考的時代」。
領導者不再是指揮者,而是共創的架構設計師。

二、為什麼要共創?

1. AI能給你十個解法,但真正懂現場的,是團隊

AI的確能提出方案,但它並不知道這間公司的內部政治、流程限制、團隊默契。
AI提供的是「可能」,團隊提供的才是「可行」。

例如:
AI建議「自動化客服流程」,但一線員工知道客服人力訓練不到位;
AI建議「開發新市場」,但業務主管明白代理商關係仍未穩定。

領導者的角色,就是把這兩種智慧整合起來——
讓AI負責提供資訊,讓人負責驗證現實。

2. 參與過,才會投入

心理學家Kurt Lewin 曾說:「人們參與自己創造的世界。」
在AI主導的高效率時代,參與感反而成為一種稀缺的歸屬感來源。

員工若只是接收AI或主管的指令,就很容易覺得自己只是「流程的一部分」。
但若能在決策過程中被傾聽、被詢問、被納入,就會更願意承擔責任。

共創不只是策略工具,更是一種心理連結
它讓人感覺「這個結果有我的影子」,因此更願意在實踐時全力以赴。

三、AI時代主管要換的三個習慣

AI不是來奪權的,而是來「重新定義領導力」的。它讓每位主管必須升級三種管理習慣,從控制轉向共創。

1. 決策過程要透明,而不是只給結果

傳統主管習慣「我想好了,照這個做」。
但AI時代的團隊更重視決策脈絡——他們想知道「為什麼」。

AI能讓數據更清楚,但人仍需要理解「判斷邏輯」。
例如:

  • 為什麼我們選擇A策略而不是B?

  • 哪些數據、假設、權衡點導致這個決定?

透明的過程不只是資訊共享,更是建立信任。
當員工能理解決策的依據,他們會更容易接納即使不完美的結果。

💬 管理提醒:
透明不是「公開所有文件」,而是「讓人理解決策背後的思考路徑」。
這能讓AI產出的資料真正轉化為人們的行動意願。

2. 會議時間分給「釐清脈絡」,不是只談KPI

很多主管在AI幫忙產出報表後,會議反而更短、更快——但也更空。
大家只看結果數字,卻沒時間釐清背後的原因。

真正的高效,不是「開更短的會」,而是「開更有意義的會」。

建議主管把30%的會議時間留給這些問題:

  • 這個數據反映了什麼現象?

  • 彼此的觀察有何不同?

  • 我們的假設在哪裡出現偏差?

這樣的對話,讓AI提供的資料被「轉譯成人的洞察」。
它也讓會議從報告場變成學習場,而主管的價值,正是在於「讓學習發生」。

💬 管理提醒:
AI負責「輸出結論」,主管要負責「輸入理解」。
沒有理解的共識,不會變成執行力。

3. 把AI當「前置」,而不是「定案」

許多主管太依賴AI報告,把它當作決策終點。
但AI應該是「起點」——用來刺激思考,而非取代思考。

共創型主管會這樣用AI:

  • 「AI提供三種策略建議,我想聽聽大家覺得哪一種最符合現場狀況?」

  • 「AI分析這樣的市場走向,但你們在前線感覺是否一致?」

這種用法,把AI從「智慧中心」變成「對話起點」。
AI帶來資料,人帶來判斷,主管設計結構——
三者一起構成一個智慧迴路。

💬 管理提醒:
未來不是AI取代人,而是主管要學會「設計人機共創」。
AI的輸出,只是讓討論變得更立體,不是讓人失去參與。

四、共創型領導者的三個力量

如果說傳統主管靠「決斷力」取勝,那麼AI時代的主管靠的是「共創力」。
這不只是風格的改變,而是整個領導邏輯的演化

1. 設計結構的力量

共創不是自由討論,而是有結構的對話。
主管要能設計出讓人「敢說、能說、願說」的場域,例如使用分組共思、AI模擬討論、匿名回饋等工具,讓每個人都能貢獻觀點,而不是等待權威指示。

2. 鏈接多元的力量

AI能快速整合資料,但仍需要主管去連結跨部門、跨專業的觀點
領導者必須成為「翻譯者」,把不同語言的人(工程、行銷、營運)串成一個共同語境。

3. 培養信任的力量

共創的前提是心理安全。
AI可以模擬語氣,但信任必須由人創造。
主管必須透過傾聽、肯定與透明,讓團隊相信「不同意見是被允許的」。
這樣的氛圍,才會讓人敢提出真正有價值的洞見。

五、從「快決策」到「共創決策」:AI時代的新領導形象

AI時代的領導者,不是更強勢的人,而是更會整合的人。
他懂得讓技術服務於人,而不是讓人被技術綁架。

過去的主管靠判斷速度贏;未來的主管靠對話結構領導。

因為真正的競爭力,不在誰能做出決策,
而在誰能讓整個團隊都參與決策、學會決策。

六、結語:未來最強的主管,是把AI+人的智慧排成一個流程的人

AI會越來越快、越來越聰明。
但組織裡的能量,仍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共思與共創。

當一位主管能讓AI先整理資訊、讓人再釐清脈絡、讓團隊共同決定方向——
那不只是新的管理技巧,而是一種新的領導哲學。

未來最強的主管,不是最懂AI的那個,而是最會把AI與人的智慧排成一個流程的人。

Lead yourself first with authenticity and positivity that other people will choose to follow.Positive Leaders, Positive Organizations.

作者

Edward Cheng 鄭博文

慧培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區人才發展總監 / 企業教練/策略引導師

台灣人,具多個行業的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 清大教育與心理諮商學系碩士,現職清大教育與心理諮商學系團體動力講師與慧培國際台灣區人才發展總監。

Edward 過去有將近18年的HR主管經驗,有2/3的時間是跟企業的CEO一起工作,能夠從企業經營的高度來規劃組織的人才發展。協助主管不只是知道還要能夠做到,從系統性的角度完整的規劃與提升主管的關鍵能力以帶來組織的成效。

Edward 擅長於 願景策略會議引導(Vision and Strategies Workshop) 、商業模式引導 (Business Model Workshop)、團隊教練 (Group Coaching)、高管教練(Coaching) 以及教練領導力(Coaching Leadership)。

Email:powen.coach@whitespace-leadership.com M:095880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