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會變,人心不變:AI浪潮下的主管關鍵力
前言:AI 很強,但主管仍不可被取代
生成式 AI 的出現,讓許多知識工作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AI 幾秒就能生成提案、寫簡報、甚至擬訂策略方案,讓許多主管暗自焦慮:「那我還能做什麼?」
但事實是,AI 的確能「先做到一版」,卻接不上最關鍵的一段——讓人願意說真話、敢嘗試、願意成長。
AI 可以處理資訊,但無法處理「人心」;能產出答案,卻無法創造信任。
AI 時代的主管價值,不在於會幾個工具,而在於能否讓團隊發揮出比 AI 更大的綜效。真正不會被取代的主管,正在練習四種能力:創造心理安全感、把 AI 當地板、用人不只用手、以及賦能與鼓勵的循環。
能力一:創造心理安全感——讓人敢說真話
「心理安全感」是 Google 在研究高效團隊時發現的關鍵因素。它不是溫柔包容,而是讓成員能放心表達意見、承認錯誤、提出不同觀點,而不必擔心被笑、被懲罰或被貼標籤。
在許多組織裡,任務做不出來的根源往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主管聽不到真話。
當部屬害怕講出潛在風險、或對流程的疑慮時,問題便被埋在沉默中,直到危機爆發。
要建立心理安全感,主管要練習區分兩種錯誤:
-
不小心犯的錯:疏忽、粗心、未檢查;需要改進機制。
-
為創新而犯的錯:嘗試新方法、突破框架、承擔風險;需要肯定勇氣。
當主管能公開說:「這個錯我們學到什麼?」而不是「誰該負責?」時,團隊才會願意嘗試新的做法。
AI 能模擬語言,但模擬不了「信任感」。心理安全感,正是AI無法複製的管理溫度。
能力二:把 AI 當地板,不是天花板
許多主管面對 AI 時有兩種極端反應:要嘛抗拒不用,要嘛全盤交給AI。兩者都會讓團隊錯失機會。
真正聰明的主管,會把 AI 當「地板」——一個起點,而非終點。
AI 可以幫你省下資料蒐集、文件整理、初稿撰寫的時間,但真正的價值是「踩在AI生成的地板上,往上疊加人類的判斷、洞察與創造力」。
此外,不要讓部屬「偷偷用 AI」。當員工擔心被質疑「偷懶」而私下使用時,主管就失去了掌握團隊學習節奏的機會。
主管該做的,是建立公開共學文化:
-
定期討論哪些任務可以交給 AI 處理?
-
如何驗證 AI 產出的品質與真實性?
-
怎麼補上 AI 缺乏的脈絡與判斷?
AI 是助力,不是威脅。能讓 AI 為團隊加速,而不是取代團隊的主管,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能力三:用人,不只用手
AI 取代的,多半是「重複性高、標準化」的工作。這正是主管重新思考部門價值鏈的契機。
主管最該問自己的一句話是:「當AI接走瑣事,我要怎麼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
例如,一家 3C 產品公司在導入 AI 客服後,原本的客服人員不再只解決問題,而是轉為「使用體驗顧問」,主動蒐集客戶回饋、提煉洞察、協助產品開發。
結果,客服滿意度不降反升,並帶來新的營收來源。
這位主管沒有讓 AI 取代人,而是讓 AI 取代「機械的工作」,把人移向「創造價值的工作」。
AI 再厲害,也無法取代「理解他人需求」與「連結人心」的能力。主管的責任,就是讓團隊的時間更值錢,讓人的價值被重新定義。
能力四:Empower + Encourage 的帶人循環
「Empower」是給能力,「Encourage」是給勇氣。兩者缺一不可。
許多主管誤會「授權」等於「放手」,但真正的賦能是逐步給予挑戰與支持。
有位受訪講師分享,她的第一位主管在她剛升職時,並未直接丟下大型專案,而是先讓她負責其中一小段,陪她討論、一起修正,成功後再讓她主導整案。
每一輪挑戰之後,主管都會花時間回顧:「這次你做得好的地方是什麼?下一次想試什麼?」
這樣的帶人方式,看似慢,但效果極快。因為員工在每次被信任、被指導、被回饋的過程中,能力和信心都在同步成長。
而這樣的循環——賦能讓人能做事,鼓勵讓人敢做事——正是 AI 無法取代的關係動力。
AI 能生成千百種建議,但它給不了「被看見」的力量。只有主管能點燃那股「我也能做到」的勇氣。
結語:AI 時代的主管,做更像人的事
AI 正快速接管人類的重複性工作,但也正釋放出主管最本質的價值:
理解人、引導人、成就人。
未來的領導者,不只是會用工具的人,更是能創造信任、激發勇氣、推動成長的人。
AI 可以讓工作更快,但只有主管,能讓人更好。
在這個「AI 做事、人做心」的新時代,最不會被取代的主管,不是懂技術最多的那位,而是最能讓團隊動起來的那一位。
Lead yourself first with authenticity and positivity that other people will choose to follow.Positive Leaders, Positive Organiz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