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框架:探討企業領導力的四大基石與關鍵提問

2024-08-19

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正面臨著愈加複雜和多變的挑戰。無論是全球化的競爭壓力,還是數位化轉型的加速,領導者都需要具備更加敏捷和創新的領導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領導模式已經難以應對現代企業運營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因此,企業需要一個簡單而實用的框架來指導其領導實踐。BART框架,即界限(Boundary)、權威(Authority)、角色(Role)和任務(Task),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領導力視角。

界限(Boundary):確立明確的工作範圍

在任何領導力實踐中,界限是第一個需要確立的要素。界限不僅僅是指工作範圍,更包括預算、資源的使用,以及影響力的界定。在專案管理中,領導者需要明確每個團隊和個人的工作範圍,以避免資源重疊或責任模糊所帶來的困擾。舉例來說,當一個新產品進入設計階段時,設計團隊內的界限包括產品設計的範疇、所需資源的分配,以及該團隊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影響力。當這些界限被清晰地定義後,團隊成員就能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職責,並在面對不確定性時能夠迅速決策。

界限的清晰劃定不僅有助於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還能促進跨部門的合作。當一個專案項目從設計階段過渡到生產階段時,領導者需要確保設計團隊和生產團隊之間的責任交接順暢無誤。這種清晰的界限劃定能夠幫助企業避免因跨部門協作不當而導致的延誤或失誤,從而提高整體效率。

為了讓界限更加清晰,領導者可以自問以下關鍵問題:

  1. 這個專案項目的具體範圍是什麼?
  2. 團隊的決策權限到哪裡為止?
  3. 哪些資源是團隊可以直接使用的,哪些需要上級批准?
  4. 團隊在資源分配上有哪些限制?
  5. 我們的預算是什麼,如何分配和管理?
  6. 團隊如何與其他部門合作?合作時的邊界在哪裡?
  7. 在何種情況下需要尋求跨部門協作?
  8. 團隊成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行決策?
  9. 當團隊遇到超出職責範圍的問題時,應該如何反應?
  10. 各團隊之間的交接點是什麼(上下游),如何避免信息傳遞中的斷層?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領導者能夠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其工作範圍,並確保每個人都能在既定範圍內自由發揮。

權威(Authority):建立明確的授權機制

在BART框架中,權威的確立至關重要。權威關乎誰有權做出決策,誰負責監督工作的執行,以及在出現問題時應該由誰來處理。在許多企業中,權威的不明確常常導致團隊成員間的混亂和無所適從。當每個人都不清楚自己在團隊中的地位和職責時,決策過程就會變得拖沓,並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

領導者需要建立一個清晰的授權機制,以明確每個人的職責範圍和決策權限。例如,在專案驅動型的企業中,領導者可以根據專案的不同階段來動態調整權威的分配。當專案進入市場調查階段時,市場部門可能擁有更大的決策權限,而當專案進入產品開發階段時,這一權限(主導權)則會轉移到產品開發團隊手中。這種靈活的權威分配方式能夠保證每個階段的領導力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推動專案的順利進行。

此外,權威的明確劃分還能促進組織內部的透明度和當責。當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報告對象以及所擁有的權限時,團隊的運作將更加高效。同時,領導者應該定期評估和調整權威的分配,確保其與企業的目標和需求保持一致。

以下關鍵問題可以幫助領導者清晰劃分權威:

  1. 誰負責最終的決策?
  2. 團隊成員擁有哪些決策權限?
  3. 團隊內外的報告鏈是什麼?
  4. 當某個成員未能完成任務時,應該由誰來處理?
  5. 團隊中誰有權對資源進行重新分配?
  6. 團隊成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對工作流程進行調整?
  7. 如何確保決策流程的透明性和當責?
  8. 當跨部門合作出現分歧時,誰有權最終決定方向?
  9. 團隊在項目不同階段中,權威會發生什麼變化?
  10. 團隊成員在面對外部需求時,是否有權調整工作優先順序?

通過釐清這些問題,領導者可以建立一個權威明確、運作高效的團隊,讓每個人都能了解自己的職責範圍及決策權限。

角色(Role):明確團隊中的定位與分工

角色是指個人在團隊或組織中的職位、身份或功能,它描述了個人應該在某個特定情境下扮演的作用。角色包括個人在組織內的定位,以及他們應該完成的工作或活動。角色劃分清楚後,團隊成員能夠明確他們在團隊中的位置和應該承擔的責任。例如,一個團隊中可能有不同的角色,如專案經理、技術專家、財務主管等。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職責和權限,並且這些角色之間的協作是專案成功的關鍵。

角色的明確性能夠避免重複工作和職責衝突,並確保每個人都知道他們的任務範圍及對其他角色的期待。清晰的角色劃分有助於提升溝通效率,促進團隊合作。角色是指團隊成員在組織或專案中的具體定位和責任範疇。每個角色代表了一個人在團隊中的功能和作用。清晰的角色劃分有助於確保團隊成員知道他們的工作範疇和預期行為,從而避免職責重疊和內部衝突。以下是一些幫助領導者清晰界定角色的關鍵問題:

  1. 每個團隊成員在專案中的角色是什麼?
  2. 各角色的具體責任是什麼?
  3. 角色之間如何協作,以達成共同目標?
  4. 團隊成員在擔任不同角色時,如何處理潛在的角色衝突?
  5. 當專案需求改變時,角色是否需要重新調整?
  6. 各角色的權限和責任範圍如何界定?
  7. 團隊成員是否清楚理解其角色對整體專案的影響?
  8. 角色是否明確界定了報告關係和決策流程?
  9. 角色分配是否與團隊成員的專長和能力匹配?
  10. 團隊成員如何在角色中表現出領導力,並促進團隊的整體成功?

通過清晰界定角色,領導者可以確保團隊運作有序,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高效工作,從而實現專案的順利推進。

任務(Task):設立具體且可操作的行動計劃

任務是BART框架中最後一個要素,但它同樣至關重要。任務是指具體要完成的工作項目,它們是團隊努力的最終指向。在一個高效運作的團隊中,任務應該是具體的、可操作的,並且與團隊的整體目標保持一致。

領導者應該將團隊的長期目標分解為具體的任務,並為每個任務設置明確的截止日期和評估標準。這不僅有助於團隊成員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還能使他們在工作中保持專注,減少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例如,在一個市場推廣專案中,市場團隊的任務可能包括制定推廣計劃、執行市場調查、並分析推廣效果。這些任務的具體化和時間表的明確化有助於團隊成員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並保證專案的順利進行。

以下關鍵問題能幫助領導者將任務具體化:

  1. 團隊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2. 每個任務的截止日期是什麼?
  3. 團隊如何規劃完成每個任務的步驟?
  4. 每個成員的具體行動計劃是什麼?
  5. 如何評估每個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
  6. 當任務出現延遲時,如何進行調整?
  7. 任務完成後的驗收標準是什麼?
  8. 如何確保每個任務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能夠順利完成?
  9. 當任務優先級發生變化時,如何迅速調整團隊的行動?
  10. 團隊成員如何進行跨部門的任務協作?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領導者可以將抽象的目標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任務,讓團隊成員能夠有條不紊地推進工作。

BART框架四大要素的相互影響探索 

BART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被深入探討為一種領導力工具,幫助企業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中有效管理團隊和項目。為了進一步補充BART框架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1. 界限(Boundary)與權威(Authority)的相互影響

在一個專案中,界限和權威的定義密不可分。界限確立了工作的範圍、資源使用和影響力,而權威則規範了誰有權在該範圍內作出決策和進行監督。當界限不清晰時,權威的行使往往會產生混亂,尤其在跨部門協作中。例如,在跨部門的專案中,當設計部門和生產部門的界限模糊不清時,權威的重疊可能導致決策權的爭奪和資源浪費。這時,領導者需要在界限和權威上找到平衡,明確界定哪些決策權由哪個部門負責,確保工作流程順暢。

案例:

在一家快速成長的科技公司中,設計部門和工程部門常常因界限模糊而發生爭論。例如,當工程部門認為設計部門的方案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時,兩個部門之間常會出現決策權的糾紛。公司決定採用BART框架來重新定義兩部門的界限和權威。設計部門被賦予在產品概念初期的決策權,而工程部門則擁有最終實現產品技術可行性的權威。這一調整使得兩部門之間的合作更加順暢,最終縮短了產品開發的時間。

2. 角色(Role)與任務(Task)的相互影響

角色和任務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直接且關鍵的。當團隊中的角色劃分不清時,成員難以明確自己應該負責的具體任務,從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反之,當任務過於模糊或不明確時,團隊成員可能會誤解其角色,甚至在工作中重疊或衝突。清晰的角色劃分有助於每個人理解其具體的責任,從而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

案例:

一家製造公司在推行數位轉型時,將每個團隊成員的角色與具體的數位化任務進行匹配。例如,IT部門負責系統升級,市場部門則負責新平台的推廣。然而,由於角色和任務的模糊,一開始市場部門也參與了系統設計的討論,導致了任務的重疊和資源浪費。後來,公司重新梳理了各部門的角色,將市場部門的角色限於用戶需求的收集和市場推廣,而技術方面的任務全部交由IT部門負責,這一調整大大提升了專案的執行效率。

3. 界限(Boundary)與角色(Role)的相互影響

界限與角色之間的影響關係常體現在成員間的工作範圍和責任上。當界限清晰時,成員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其角色及其對其他部門或成員的期待。反之,模糊的界限可能導致角色不清,從而引發內部衝突。例如,當不同部門之間的界限不明確時,某些成員可能會在角色上產生混淆,不知道是否應該跨部門協作或專注於自身職責。

案例:

在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一個新產品的開發涉及多個部門的合作。由於設計團隊和法規團隊之間的界限不夠明確,設計團隊成員不確定是否應該處理產品的法規問題,而法規團隊也未能及時介入,導致產品開發進度受到影響。公司使用BART框架重新定義了各部門之間的界限和角色,設計團隊專注於產品功能和外觀設計,而法規團隊則負責所有的合規性審查,這一調整加快了產品的開發進程。

4. 權威(Authority)與任務(Task)的相互影響

權威的定義直接影響著任務的分配和執行。當權威明確時,團隊成員可以清楚知道誰有權分配任務、調整工作流程,並對任務的最終結果負責。如果權威不清,團隊成員在完成任務時可能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應該向誰彙報或尋求指導。

案例:

一家零售企業在調整其供應鏈流程時,為了提升效率,決定賦予供應鏈管理部門更多的權威,使其能夠直接分配資源和調整訂單。過去,這一權威分配不明確,供應鏈部門經常需要等待其他部門的批准才能進行調整,導致了資源浪費和訂單延誤。新權威結構使供應鏈部門能夠更靈活地分配資源,提升了整體運作效率。

5. 角色(Role)與權威(Authority)的相互影響

角色與權威之間的相互影響非常關鍵,因為角色劃分直接關係到成員在團隊中擁有的權力和決策範圍。當一個成員的角色清晰定義後,對應的權威也會隨之被賦予,以確保該成員能夠有效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當角色與權威不匹配時,可能導致職責混淆或決策權爭奪,影響團隊的效率和協作。角色與權威的相互影響強調了權力與責任的匹配性,確保團隊成員在執行職責時擁有足夠的權力。

例如,當一個專案經理的角色被清楚定義為負責專案規劃和進度管理時,他應擁有足夠的權威來分配資源、協調團隊並調整工作流程。如果專案經理的角色被賦予,但缺乏相應的權威,他將無法有效管理團隊,導致專案進度受阻。同樣地,如果一個技術專家的角色明確為專注於技術解決方案,但他被賦予過多的決策權,則可能導致專案管理上出現混亂。

案例:

在一個軟體開發專案中,開發團隊中的技術專家具有高度的專業技能,但其角色本應專注於技術決策。然而,由於該技術專家被授予了過多的決策權限,導致他開始干預專案經理的管理工作,進而引發角色與權威的衝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案經理重新明確了技術專家與自己的角色邊界,並重新調整權威結構,使專案經理擁有管理和決策權,而技術專家則負責技術方案的制定,從而恢復了團隊內的工作秩序和效率。

6. 界限(Boundary)與任務(Task)的相互影響

界限與任務之間的相互影響主要體現在工作範圍的清晰性和任務執行的有效性上。當界限明確時,團隊成員知道自己應該完成哪些任務,以及哪些任務超出自己職責範圍,需要交由其他部門或團隊處理。如果界限模糊,成員可能會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接手不屬於自己範圍的任務,導致資源浪費或效率降低。界限與任務的相互影響則體現了工作範圍的清晰性,確保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應該完成的具體任務。

例如,當跨部門專案中各部門的界限不明時,可能會出現重疊的工作,或者某些關鍵任務被忽略。如果專案經理沒有清晰定義不同部門的工作界限,這將導致任務分配不當,影響專案的整體進度和結果。界限的清晰有助於確保每個成員能夠專注於自己應負責的任務,並與其他部門進行高效協作。

案例:

一家製造公司在進行新產品開發時,涉及設計、工程和市場部門。最初,由於部門間的界限不明確,導致設計部門和工程部門都在負責相似的任務,這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導致了資源重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通過BART框架明確劃定了各部門的界限:設計部門負責產品概念和外觀設計,而工程部門則負責技術可行性和實現。這樣一來,任務分工更加清晰,減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重疊,產品開發的效率大大提高。

BART框架的實踐應用:提升企業領導力的關鍵

BART框架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模型,它更是一個可以在企業中實踐應用的領導力工具。通過界限、權威、角色和任務這四個支柱,領導者可以系統地管理團隊和項目,確保每個階段的工作都能順利推進。

例如,在大型項目中,領導者可以通過定期舉行BART會議,讓所有相關團隊成員參與進來,討論項目的整體範圍、每個團隊的貢獻和時間表。在這些會議中,可以繪製出BART框架的心智圖,清晰地展示每個團隊的界限、權威、角色和任務的分配情況。這種透明化的溝通方式不僅有助於避免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混亂和責任不清,還能促進創新,節約成本。

此外,BART框架還能幫助企業提升內部的合作和協同效應。當每個團隊成員都能清楚地理解他們的角色和責任時,他們將更有動力去達成目標。這種清晰的角色分配有助於減少內部衝突,並促進團隊之間的合作。

BART框架在企業領導力與組織發展中的實踐價值

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成功依賴於領導者能否有效地引導團隊應對挑戰,並促進持續創新與協作。BART框架(Boundary, Authority, Role, Task)作為一個實用且系統化的領導力工具,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精確地定義界限、明確權威、優化角色分工,並合理設置任務。透過這四大基石,領導者和組織發展(OD)專業人員能更有效地管理團隊,確保各部門的資源和權責分配清晰,合作順暢,從而提高整體運作效率。

對企業主管的價值與應用

對企業主管而言,BART框架提供了明確的結構來幫助領導者有效管理團隊和專案,尤其是在應對當今不斷變化的市場挑戰時,BART框架的實用性格外重要。

  1. 確立清晰的領導架構:透過清楚劃定界限(Boundary),主管能更好地掌控資源分配和工作範圍,避免責任模糊或跨部門協作中的衝突。這不僅能提高團隊效率,還能確保每個成員在工作中都有明確的方向感和目標。

  2. 權威的有效分配:權威(Authority)的分配是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問題,BART框架強調將適當的決策權限授予負責相應任務的團隊成員。企業主管能夠根據專案的不同階段靈活調整權限分配,確保決策效率和透明度。同時,這種清晰的權威界定有助於強化當責文化,減少決策拖延和資源浪費。

  3. 優化角色與責任分工:角色(Role)劃分清晰後,主管能更有效地管理團隊,避免職責重疊和角色衝突,促進跨部門間的協同合作。這不僅能提升員工的自我效能感,還有助於減少內部的矛盾與誤解。

  4. 具體任務的落實與跟進:任務(Task)的具體化是成功執行專案的關鍵。透過BART框架,企業主管能夠將公司長期目標分解為具體且可執行的任務,為每項任務設定清晰的截止日期和績效評估標準。這能讓主管及時調整專案進度,應對變化中的需求,並確保各部門在既定資源限制下順利推進工作。

應用建議: 企業主管應定期舉行BART框架會議,與團隊討論專案中的界限、權威、角色與任務,確保所有成員對專案範疇、權限及工作分配有共同理解。透過這種透明且協作的方式,主管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動盪,推動企業達成長期目標。

對OD專業人員的價值與應用

對於組織發展(OD)專業人員,BART框架為診斷和設計組織系統提供了具體工具。它能協助OD專家深入了解組織中潛在的結構性問題,並設計出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1. 組織診斷與分析:BART框架可以作為OD專業人員用來評估組織運作效能的模型。透過分析組織內不同部門的界限、權威分配、角色定位以及任務的有效性,OD專家能夠精確發現組織內部協作失調或溝通障礙的根源,並提供具體的改善建議。

  2. 設計變革方案:OD專業人員可以使用BART框架來引導組織變革。針對每個關鍵因素,OD人員能根據企業當前需求設計相應的變革方案,例如重新劃定部門間的工作界限,或調整某些角色的決策權限,以提升組織的適應性和彈性。

  3. 支持領導力發展:在推動領導力發展時,BART框架能幫助OD專業人員設計針對性的培訓課程,讓主管更深入理解如何清晰劃定界限、有效分配權威並明確團隊成員的角色。這將幫助企業培養能在動盪市場環境中高效運作的領導者,並提高組織內的整體協作能力。

  4. 任務設計與跨部門協作:OD專業人員能利用BART框架協助企業設計具體的任務分配,特別是在跨部門專案中,OD人員可透過清晰定義界限與任務範圍,幫助不同部門間的協作變得更加順暢,減少資源浪費和協同失敗的風險。

應用建議: OD專業人員應將BART框架整合到組織診斷工具中,定期對組織進行全面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設計合適的變革方案。此外,在領導力發展計畫中,OD人員可以利用BART框架輔助領導者培養有效管理團隊的能力,並在推動企業變革時確保各要素的協同一致。

總結

對企業主管和OD專業人員而言,BART框架提供了不同層面的價值。對企業主管來說,BART框架是一個提升領導效率的實用工具,幫助他們釐清界限、分配權威、明確角色並具體化任務,從而提升整體組織協作與決策效率。對OD專業人員來說,BART框架是組織診斷與變革設計的有力工具,幫助他們深入分析組織內部問題,並設計出更具針對性的改善方案。

透過有效應用BART框架,企業管理者和OD專業人員能夠精準應對組織內外部挑戰,建立靈活且高效的運作模式,推動企業在動盪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並實現長期發展目標。


< 反思提問 >

界限(Boundary)

  • 您的團隊是否對每個成員的職責和資源使用有清晰的界定?有沒有資源重疊或責任模糊的情況?
  • 當團隊面臨跨部門協作時,您如何確保各部門的界限清晰,避免在專案進展中出現責任分配不當的情況?

權威(Authority)

  • 團隊中的決策權限是否明確?在專案不同階段,是否存在權力重疊或決策模糊的問題?
  • 當團隊成員對任務的優先順序有不同看法時,您如何確保有適當的權威者能做出最後決定,並使決策透明?

角色(Role)

  • 團隊中是否有清晰的角色劃分?是否每位成員都了解他們在專案中的具體責任,以及該如何與其他角色協作?
  • 當專案需求變化時,您如何靈活調整成員的角色,以確保團隊能夠適應新挑戰並順利完成工作?

任務(Task)

  • 您的團隊是否對每個任務有具體、可操作的行動計劃?成員是否能在沒有模糊性的情況下理解並執行任務?
  • 當專案進度落後時,您如何調整任務安排,確保團隊能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完成目標?

跨部門協作

  • 當團隊需要與其他部門協作時,您如何確保合作過程中的界限、權威、角色和任務都清晰定義,以減少誤解或衝突?
  • 您是否定期檢查跨部門合作中的關鍵接觸點,確保信息傳遞暢通,並且不會因界限模糊導致責任推諉?

領導者授權與決策

  • 當授權下放到團隊成員時,您如何平衡讓成員自行決策與確保組織目標一致性之間的需求?
  • 您如何通過清晰的權威分配機制,讓成員在遇到問題時迅速做出反應,並確保團隊運作不受阻礙?

團隊成員的自我效能與領導力

  • 團隊成員是否在他們的角色中能表現出領導力?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在各自的職責範疇內做出決策並推動專案進展?
  • 當團隊成員對他們的職責和權限感到困惑時,您會採取哪些措施來重新定義或調整這些角色和權限?

任務目標與資源分配

  • 您的團隊是否擁有充分的資源來完成當前的任務?如果資源有限,您如何確保資源得到最佳分配並符合公司整體戰略?
  • 當任務優先級發生變化時,您如何迅速調整團隊的工作方向,確保團隊能夠適應並有效執行新目標?

決策透明度與問責制

  • 團隊中的決策流程是否透明?當一個決策失敗或一個任務未能按計劃完成時,您如何確保責任清晰且有相應的問責機制?
  • 您是否定期對團隊內的決策進行反思,並調整權威與責任分配,以促進更高效的決策過程?

團隊運作中的挑戰與改進機會

    • 您的團隊在實施BART框架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這些挑戰是否反映了界限、權威、角色或任務中的某些不足?
    • 目前在團隊內有什麼具體的領域可以通過強化BART框架的應用來改進,從而提升團隊的整體效能?

Lead yourself first with authenticity and positivity that other people will choose to follow.Positive Leaders, Positive Organizations.

作者

Edward Cheng 鄭博文慧培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區人才發展總監 / 企業教練/策略引導師

台灣人,具多個行業的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 清大教育與心理諮商學系碩士,現職清大教育與心理諮商學系團體動力講師。

Edward 過去有將近18年的HR主管經驗,有2/3的時間是跟企業的CEO一起工作,能夠從企業經營的高度來規劃組織的人才發展。協助主管不只是知道還要能夠做到,從系統性的角度完整的規劃與提升主管的關鍵能力以帶來組織的成效。

Edward 擅長於 願景策略會議引導(Vision and Strategies Workshop) 、商業模式引導 (Business Model Workshop)、團隊教練 (Group Coaching)、高管教練(Coaching) 以及教練領導力(Coaching Leadership)。

Email:powen.coach@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