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焦慮製造角色:團隊不安如何悄悄「指定」帶頭人?

2025-04-04
我只是說了一句話,結果大家開始盯著我,像我應該要說出什麼重要的東西。我不是領導者啊……」《大團體經驗報告》

這段話道出了許多主管與團隊成員的共感:不是每個成為焦點的人,都願意扮演那個角色。在沒有清楚結構、主持或目標的團體互動中,我們經常看到一種無形但強烈的力量:焦慮促使團體自動「選出」帶頭者,哪怕對方並沒有這個意圖或準備。

企業現場其實也一樣:

  • 會議陷入沉默時,大家會自動看向那位「平常說話有份量的人」

  • 執行卡關時,某些人會被默默認為「該跳出來主持大局」

  • 當主管不發聲,團隊會焦慮地尋找可以依附的象徵人物

這些現象背後的推手,不是意圖、也不是權限,而是集體焦慮

焦慮不是錯,而是團體正在尋找「秩序」

當我們身處一個結構鬆動、情境未知的團體中,焦慮自然會升起。焦慮不單是情緒反應,它是一種心理上的自保機制

「如果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辦,那我們就找一個人來決定吧。」

在這樣的狀況下,團體不自覺地會做出某些「集體反應」,這些反應最早由精神分析學者Bion稱為基本假設團體(Basic Assumption Group)。它們不是理性的運作,而是「為了讓焦慮降下來」而啟動的潛意識行動。

團體焦慮如何產生角色賦權?三種常見劇本

「我提議玩個遊戲,結果大家都看著我、等我繼續主持。我當下很慌,根本沒打算當領導者。」《大團體經驗報告》

這不是因為他特別會帶團隊,而是因為他做了團體最需要的事:填補焦慮的空缺

所謂「非正式領導力」,有時其實是「焦慮代理人」

我們誤以為團隊是在追隨一個有魅力的人,但很多時候,大家其實只是在把壓力丟給那個最先動的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 非正式影響者常會說「我根本沒想帶頭」

  • 那些「被大家等著發言」的人,私下最可能覺得壓力大

  • 沉默者會成為箭靶,因為焦慮找不到出口,就投射到最不動的人身上

身為主管與OD,我們該怎麼做?

不是要制止焦慮,而是要幫助團體看見它、說出來、重新選擇賦權對象

✅ 覺察焦慮正在啟動的訊號

  • 「大家都在看某個人」但那人明顯不想發言

  • 團體開始質疑沉默者:「你怎麼都不說話?」

  • 開始出現「誰該說話」的討論,而不是「我們怎麼一起處理」

✅ 回應焦慮,而非強化焦點

  • ✘「你要不要代表大家說說看?」(壓力加倍)

  • ✔「我們現在好像都在等一個人來引導,這是不是因為我們感到不確定?」(說出焦慮)

✅ 幫助團體重新分散賦權

  • 引導大家說出不同人的觀點:「還有沒有人有不同看法?」

  • 協助非正式焦點者「退場」:「感謝你剛剛提的建議,我們也想聽聽其他人怎麼看。」

結語|角色浮現的背後,是團體的生存機制

團隊不是單靠職責與流程運作,而是情緒與關係的網絡。當焦慮升起時,團體會自動尋找出口,也會不自覺地推某些人「上台」。

作為主管與OD,我們的責任不是急著找一個人負責,而是:

讓團體看見:焦慮是大家的,不是一個人該承擔的。

這樣,才有機會讓真正的領導出現在對的時機、用對的方式,而不是在焦慮驅動下被「推出來」。


Lead yourself first with authenticity and positivity that other people will choose to follow.Positive Leaders, Positive Organizations.

作者

Edward Cheng 鄭博文

慧培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區人才發展總監 / 企業教練/策略引導師

台灣人,具多個行業的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 清大教育與心理諮商學系碩士,現職清大教育與心理諮商學系團體動力講師與慧培國際台灣區人才發展總監。

Edward 過去有將近18年的HR主管經驗,有2/3的時間是跟企業的CEO一起工作,能夠從企業經營的高度來規劃組織的人才發展。協助主管不只是知道還要能夠做到,從系統性的角度完整的規劃與提升主管的關鍵能力以帶來組織的成效。

Edward 擅長於 願景策略會議引導(Vision and Strategies Workshop) 、商業模式引導 (Business Model Workshop)、團隊教練 (Group Coaching)、高管教練(Coaching) 以及教練領導力(Coaching Leadership)。

Email:powen.coach@whitespace-leadership.com M:095880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