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開會,還是你的情緒在開會?領導的成人力練習

2025-10-31

三個你同時開口──理性在說話,情緒卻在掌權

你應該熟悉這樣的場景。

會議裡,企劃主管報告延誤原因,你壓著語氣說:「我只是要問,為什麼又晚了?」
心裡卻在吼:「這已經第三次了!」
嘴上講的是理性問題,內心卻早已被情緒佔據。

這一刻,其實不是你一個人在開口——而是你內在的三個「你」同時在說話。

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提出的 PAC 理論(Parent–Adult–Child) 指出: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三種自我狀態:

  • 父母(Parent):愛管教、設規範,喜歡糾正與指導。

  • 成人(Adult):理性分析、評估選項,能客觀看待問題。

  • 孩童(Child):直覺、創意,也充滿情緒與依附需求。

在任何互動中,這三個自我都可能輪流「接管麥克風」。
當壓力升高時,情緒往往比理性更快發言。
你以為自己在開會,但其實是你的情緒在主持整場會議。

問題是:領導者的情緒,不只是個人狀態,更會成為團隊的「情緒天氣」。
當你焦躁,氣氛就緊繃;當你穩定,團隊就安心。
所以,真正的領導力修煉,是學會在風暴中保持「成人狀態」。


二、從自我狀態看領導成熟度

在領導現場,我們可以透過觀察PAC三種狀態的特徵,理解不同領導反應的心理邏輯。

當主管陷入情緒爆發、過度理性或逃避決策時,
其實就是「某個自我狀態」過度佔據主導權。

例如:

  • 當你不斷糾正部屬細節,其實是「父母」太強;

  • 當你一切都算得精準,卻忽略情緒氛圍,是「成人」僵化;

  • 當你心想「算了、懶得講」,則是「孩童」在退縮。

領導成熟的關鍵,不在於「不要有情緒」,而是能覺察誰在說話,並選擇讓成人發言。


三、培養「成人狀態」的三個領導習慣

成人狀態是一種心理位置,它讓我們能在壓力中平衡理性與情緒、規範與彈性。
以下三個習慣,能幫助領導者在高張力時刻,回到「成人對成人」的對話狀態。

1️⃣ 自我覺察習慣:在情緒升溫前,命名你的情緒

「命名」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當你能說出「我現在很焦慮」或「我感覺被挑戰」,
大腦就會從情緒區轉向理性區,開啟自我調節機制。

實務做法:

  • 在高壓情境中,默默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現在在生什麼氣?」

    2. 「這個情緒跟當下事件有多大關聯?」

    3. 「我希望這場對話最後變成什麼樣?」

這三個問題能把你從「反應」拉回「選擇」。
成人狀態的領導者,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能選擇如何表達。

2️⃣ 關係校準習慣:在互動中察覺誰在主導對話

每次對話,其實都是心理狀態的交叉。
PAC理論稱之為「互補」、「交錯」與「隱蔽」的溝通型態。

  • 互補式(Complementary):狀態匹配、對話順暢。
    例:成人 ↔ 成人(理性討論)。

  • 交錯式(Crossed):狀態不匹配、引發衝突。
    例:父母 → 孩童(命令),孩童 → 父母(反抗)。

  • 隱蔽式(Ulterior):表面理性,底層情緒另有目的。
    例:「你這報告不錯哦」(其實暗示不滿)。

領導者若能在對話中快速「校準」,
就能避免落入情緒互射的陷阱。

試著在會議中默念:「此刻,誰在說話?對方是從哪個狀態回應?」
當你察覺這層心理結構,就能決定是否要切換回「成人對成人」的對話。

這就像在衝突現場中,率先穩住呼吸的人,往往就是能帶全場回歸理性的人。

3️⃣ 行動反思習慣:會後檢視自己是否以成人狀態收尾

領導者的對話,不只在當下發生,也會在會後被回想。
因此,成人狀態不只是「說什麼」,更是「如何結束」。

你可以在每次重要會議後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有沒有讓對方感到被尊重?」

  2. 「我有沒有保持事實焦點,而非情緒焦點?」

  3. 「結尾時,我是以合作還是控制的語氣收場?」

這個檢核表不僅幫助你評估互動品質,也能逐步養成情緒穩定的肌肉。

很多領導者以為「反思」是抽象的,其實它很實務。
反思的本質,是回到成人狀態再看一次自己剛才的反應。
這樣的練習越多次,成人狀態就越強壯。


四、領導者的安定,就是團隊的安全

在組織裡,團隊的情緒往往是領導者的映照。
當主管焦慮,部屬會更焦慮;當主管穩定,團隊會自然協調。

有一次,我在一家製造業企業進行領導力工作坊。
一位資深主管說:「我現在明白,情緒不是壞事,它只是提醒我,某個部分需要被看見。」
他開始練習在會議中觀察自己的狀態——
當想糾正部屬時,他提醒自己:「現在是父母在說話。」
當想放棄時,他意識到:「這是孩童的退縮。」
然後深呼吸,回到成人:「我們一起來看下一步該怎麼做。」

幾週後,團隊回饋:「主管變得比較溫和,也更願意聽我們的想法。」
事實上,他並沒有變得柔軟,而是變得更有力量
因為穩定的情緒,才是影響力的根基。


五、結語:讓成人上場,風暴才會過去

在高壓的組織環境中,理性常常先被情緒淹沒。
但真正成熟的領導者,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能意識到:
「此刻的我,正被哪個狀態主導?」

當你能讓內在的成人上場——

  • 父母的規範會變成指引,而非壓力;

  • 孩童的情緒會變成創意,而非衝突;

  • 對話會從對立變成連結。

領導,不是壓抑情緒,而是管理自己在情緒中的位置。

所以,下次當你在會議中感到火氣上升時,
先別讓情緒開口。
讓成人先說話。

因為當你能在風暴中以成人狀態回應,
團隊就會相信——
你,不只是領導他們的人,
更是他們在不確定中能依靠的穩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