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動駕駛:用 MBTI 打造韌性領導與高效團隊

2025-10-01

在企業培訓中,主管與團隊領導人最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如何把 MBTI 應用在團隊帶領上?

Henriksson 和 Grill(2023)在管理行為訓練的質性研究指出,當面對內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時,主管需要刻意打破「自動駕駛」(autopilot)模式,他們總結出領導力發展的四個成功要素,分別為1.反思時間2.夥伴參與3.計畫與目標設置4.壓力管理與恢復。看到這研究結果讓我十分驚喜,因為它們也正好呼應MBTI在團隊帶領上的應用。

我設計的主管MBTI訓練架構

在我的課程設計中,領導力發展分為四個核心主題:

  1. 自我認知與覺察反思
  2. 團隊建設與夥伴激勵
  3. 彙集多元觀點的團體決策
  4. 能量管理與平衡

這篇文章將聚焦於第2點「團隊建設與夥伴激勵」。並簡要說明其他三點:

  • 自我認知與覺察反思:主管透過 MBTI 了解自己的偏好,辨識優勢與可能的盲區,進而提升覺察以持續優化領導行為。
  • 彙集多元觀點的團體決策:我在「跨世代工作者如何運用MBTI提升合作綜效」的文章中,提到我常用 Z model來幫助團隊解決困難議題,就是有效的團體決策操作手法。
  • 能量管理與平衡:協助主管覺察自身在能量投入與恢復上的模式,避免消耗過度,保持穩定的領導效能。

榮格將人們在面對與處理資訊時,依不同的應對方式區分為四種功能:

  • 實感型 Sensing (S):在乎明顯刺激與線索,從中推敲意義與價值。
  • 直覺型 iNtuition (N):著重事物的可能性與未來走向,用主觀直覺詮釋意義。
  • 思考型Thinking (T):以邏輯與理性尋求對事物的理解,喜歡對事物提出個人的意見。
  • 情感型Feeling (F):以情緒和感性對事物做回應,著重喜怒哀樂的情緒感受。

MBTI是根據榮格對人格態度與功能的分析所發展出來的性格類型評量工具。其中,前面提到的四個功能是榮格最深入探討的部分,也正是我個人認為在 MBTI 四個維度中最關鍵的兩個維度。

若從人們日常最常出現的行為 -「做選擇」來切入,第二維度 - 接收資訊(實感型 Sensing 與直覺型 iNtuition),與第三維度 - 判斷決策(思考型Thinking 與情感型Feeling)尤為重要。因為我們在做決定前,必須先蒐集資訊,而蒐集到的資訊內容,將直接影響我們後續的判斷與選擇。

團隊建設與夥伴激勵:ST、SF、NF、NT 的應用

在課堂中,我會帶領主管先了解團隊的整體MBTI類型,接著常用S/N與T/F的組合進行分組活動。例如:以「工作的意義」為題目,讓學員依ST、SF、NF、NT四組進行討論。

常常會發現同組的人因價值觀相近,討論氣氛熱烈且容易達成共識;然而,在跨組分享時,大家往往會被其他組的觀點震撼到,當下才真正體會到「原來大家真的很不一樣」,進而欣賞多元性所帶來的變化與挑戰。

我自己在2012年第一次參加MBTI工作坊時,也是在這個環節深受震撼。我們NT小組很快就用理論與架構描繪出「工作就是不斷精進、找出最佳模式與持續改善」,還畫了像龍捲風以及PDCA循環圖;然而,其他小組卻分享「工作的意義是交朋友,建議良好關係」。這強烈反差,讓我意識到自己過去完全忽略「人」的元素,從而激發了我深入探索MBTI的熱情,並持續推廣至今。

主管如何激勵不同類型的夥伴

在帶領與激勵團隊時,主管如果能先了解不同類型成員的特質偏好,以及他們在團隊互動中最在意的面向,就能在溝通與合作上更上一層樓。下表為ST、SF、NF、NT四種類型的重點,幫助主管快速掌握要點,並給予適切的回應與支持。

舉例來說,對於ST、SF、NF、NT的夥伴,主管要採取不同的激勵方式:

ST(實感 + 思考)

  • 給予實際的資源或方法,支持夥伴完成任務
  • 在績效達成後,肯定夥伴的具體成果(e.g.數字、效率改善度)

SF(實感 + 情感)

  • 創造與人相關的任務機會,讓其感受到被需要並能建立人際連結
  • 在日常互動中給予真誠的情感性回饋與關懷,如「謝謝你對團隊的付出」

NF(直覺 + 情感)

  • 與夥伴交流工作的意義與長遠影響,並提供創新表達的空間
  • 鼓勵其多分享與發揮影響力,提供學習與成長機會以維持熱忱

NT(直覺 + 思考)

  • 提供具策略性、挑戰性或需要突破創新的任務,並給予自主權
  • 肯定夥伴的洞察力,以及對團隊帶來的長期影響與價值

最後,我想向仍在企業第一線奮戰的各位主管致上敬意。當前的 VUCA 環境、跨世代協作、缺工挑戰、AI 應用與嚴謹法規等壓力,確實考驗著每一位管理者的智慧與韌性。

我真心期盼透過 MBTI,能協助主管們在穩定自我、帶領團隊及達成組織目標上,找到更有效的解法。MBTI 不只是認識自我的工具,更是理解團隊多元性的重要方法。當主管能掌握 ST、SF、NF、NT 不同類型的偏好,並適度調整溝通與激勵方式,就能讓團隊更和諧、夥伴更投入,成就也更顯著。

願這些分享,能成為支持大家的助力,幫助各位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不僅提升效能,也維持心理健康與能量平衡,展現更具韌性的領導力!

反思提問

  1. 當面對 VUCA的挑戰時,我是否容易落入「自動駕駛」模式?未來,我可以如何刻意安排「反思時間」來調整與優化自己的帶領方式?

  2. 在領導力發展的四個主題(自我認知與覺察反思、團隊建設與夥伴激勵、彙集多元觀點的團體決策、能量管理與平衡)中,若幫自己逐項評分,哪一項得分最高?哪一項最低?我可以做些甚麼來調整到較佳成效?

  3. 在日常管理中,我是否習慣用同一種方式激勵所有成員?如果要針對 ST、SF、NF、NT 的不同特質進行差異化調整,我會選擇先從哪一組開始嘗試?為什麼?


中山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15年Full Function HR與HR主管經驗,現於清大教育與心理諮商研究所持續進修。

Yvonne具有豐富的企業內部人才發展的經驗,從組織的經營策略展開到各Function人才所需的專業能力、主管的領導能力,豐富的集團企業組織規劃與系統性人才規劃與管理的經驗,也具備教練能力與團隊引導專業技巧,將近10年的人才評鑑顧問經歷,是少數能夠同時兼具企業人才發展規劃與執行的組織人才發展專才。

曾帶領團隊獲得2010 友善職場, 2011 國家訓練品質獎, 2014 國家人力創新獎,於組織發展與人才發展豐富的實務經驗獲得實質肯定。

Yvonne熱情富活力,擅長用體驗式學習及心理模型工具,讓工作坊學員覺察與反思,透過深刻對話給予能量,鼓勵與引導學習後的行為改變。其中,以MBTI性格類型測評展開的個人諮詢逾百件、以及帶領數十場的企業/公益團體工作坊,有助於參與者提升人際溝通能力、團隊互動與合作。

Yvonne對組織變革與創新議題投入甚深,研究組織創新和HR實務的配置,以及成功協助企業在組織變革後的創新文化營造,同時支持企業獲得國家人力創新獎。